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UN UNESCO)

 

      泉州先进造船技术为代表的技艺与船舵的使用和龙骨装置对世界造船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并称为我国古代造船技术对世界造船业的三大贡献。“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9月捆绑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并于201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密隔舱,就是船舱中以隔舱板分隔的彼此独立且互不透水的一个个舱区。舱福船制造技艺是中国于唐代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水密隔舱技术宋以后在海船中被普遍采用,部分内河船也有采用,早在13世纪末就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介绍到西方,500年后的1795年,英国海军总工程师塞缪尔·本瑟姆将军受英国皇家海军的委托,第一次采用中国人首创的水密隔舱技术建造新型军舰。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航海史的重大贡献。